為有效防治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保障糧食生產安全,莒縣農業農村局立足工作實際,積極爭引項目,培育壯大專業化統防統治組織,建立縣、鄉、村和新型經營主體四級聯動機制,通過組織推動、宣傳發動、項目拉動和實時監管,全面推行病蟲害統防統治,實現小麥病蟲害“一噴三防”全覆蓋。
組織推動,第一時間部署防控任務,嚴把“主動關”。充分發揮縣、鄉、村和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成立6個技術小組,包保20個鄉鎮街道,聯合鄉、鎮、村,發動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建立四級聯動機制,開展小麥重大病蟲害發生動態監測、技術指導。通過建設重大病蟲害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加快病蟲調查和信息報送速度,確保“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田”。共出動技術人員4000余人次,指導農戶對小麥條銹病等重大病蟲害進行普查,實現普查工作全覆蓋。
宣傳發動,第一時間開展田間監測,嚴把“思想關”。通過專題會議、懸掛橫幅、發放明白紙、《病蟲情報》等方式,廣泛宣傳病蟲害防治政策,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通過電視報道、政務網、“愛莒縣”APP、“議事學習日”等平臺進行技術宣傳,指導農戶、植保服務組織進行科學、精準防治。組織開展技術培訓,確保每位農戶快速掌握小麥病蟲害檢測識別技巧,堅持“哪里需要防治,哪里有技術人員”的服務方式,做到隨叫隨到、現場指揮。今年以來,累計發布《病蟲情報》5期,技術明白紙20000余份,現場指導200余次,實現宣傳工作全覆蓋。
項目帶動,第一時間落實防治措施,嚴把“防控關”。整合農業救災資金、生產發展資金、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和農業生產托管等項目資金429萬元,在平原鄉鎮街道及丘陵鄉鎮的平原地塊開展“一噴三防”統防統治服務,服務面積約26萬畝。對小麥種植比較分散的丘陵地塊發放綠色防控藥劑,開展群防群治,防控面積6.2萬畝。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與綠色防控協同推進,實現了全縣小麥“一噴三防”工作全覆蓋,為打贏“蟲口奪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時監管,第一時間反饋防控效果,嚴把“責任關”。優化監督措施,采取“線上+線下”監管模式。發揮督導組作用,建立聯點包片制度,采用駐點監管方式,全天候開展監督檢查,確保統防統治有效落實。發揮遠程監管平臺作用,對統防統治無人植保機位置信息、運動信息、飛行高度、農藥流量和作業面積進行實時監管,實現統防統治“云監管”,保證面積無誤、流量標準、效果明顯。將農藥包裝廢棄物使用和回收數量的一致性作為項目驗收的必需條件,充分調動防治組織積極性,作業結束后統一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做到“有一收一、原箱保存”,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發展,實現統防統治監管全覆蓋。
(莒縣農業農村局)
|